
轮轨式提梁机作为桥梁施工的核心起重设备,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施工安全与效率。建立科学完善的日常检查与定期维护保养制度,是防范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举措,需严格落实全员参与、全周期管控要求。

日常检查规范(操作人员执行)
作业前检查需覆盖安全与性能核心要点:外观检查应确认起重臂、支腿等结构件无裂纹变形,液压管路、电缆无破损泄漏,轮轨表面无异物卡滞;安全装置需测试限位开关、紧急停止按钮的灵敏性,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贴合均匀,松闸间隙一致;油液与润滑检查要核实液压油箱油位处于标准刻度区间,柴油机油量充足,关键润滑点无油污干结现象。
作业中需动态监控运行状态:每小时记录液压系统油温(15-85℃)、压力波动等参数,监听发动机、液压泵有无异常噪音,观察钢丝绳运行是否平稳,避免扭结或与其他部件摩擦;发现制动迟缓、机构卡滞或油液泄漏等问题,立即停机并悬挂警示标识,严禁带故障作业。
作业后需完成收尾检查与复位:将设备降至***位置,释放液压系统压力后切断电源,清理轮轨与作业区域杂物;对活塞杆等外露部件进行防尘保护,详细记录当日运行异常与处理情况,形成《设备日常运维日志》。
定期维护保养标准(专业维保人员执行)
月度一级保养重点聚焦基础紧固与润滑:紧固联轴器螺栓、轮轨连接部件,对大车行走、吊重行车等运动部位加注润滑脂,检查电气接线端子无松动,测试绝缘电阻达标;液压系统需清洗吸油滤芯,紧固管路接头,补充抗磨液压油至标准油位。
季度二级保养侧重系统性能检测:液压系统需更换压力滤芯,校验压力表与安全阀精度,检测液压缸伸缩动作的平稳性;电气系统要排查继电器、接触器等元件触点磨损情况,更换老化电缆;制动系统需测量摩擦片厚度,调整制动力至额定载荷的 1.25 倍标准。
年度深度保养涵盖结构与核心部件:检测主梁下挠量、焊缝质量及螺栓联结强度,对掉漆面积超 10% 的部位重新防腐涂装;全面更换液压油与密封件,通过超声波清洗阀组去除阀芯杂质,对使用超两年的液压软管进行压力测试,不合格者强制更换。
制度保障机制
维护保养需执行 “双人核对” 制度,作业前切断电源与液压源,悬挂 “维护中禁止启动” 标识;建立设备电子运维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查结果、保养内容及部件更换信息,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设备长期停放时,每月空载运行液压装置一次,每半年对钢丝绳涂抹防锈油,确保系统活性。同时将维保质量纳入考核,对未按制度执行导致故障的责任人追责,定期开展维保技能培训提升实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