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浙江衢州龙门吊厂家 龙门吊车轮啃轨现象的成因分析与调整规范​

编辑:矿山起重    
发表日期:2025-08-28

车轮啃轨是龙门吊运行中的常见故障,表现为轮缘与轨道侧面的异常摩擦,不仅加剧轮缘磨损、增加运行阻力,还可能导致轨道变形甚至结构失稳,必须通过***诊断与规范调整消除隐患。这类故障的成因涉及轨道、车轮、传动系统等多方面因素,需采用系统化方法排查处理。​

4T单梁行车

轨道系统的安装偏差是引发啃轨的首要原因。轨道间距超出标准范围(通常允许偏差为 ±5mm)会导致车轮轮缘持续承受侧向力,而轨道高低差超标(每 2 米范围内超过 10mm)会使车轮受力不均,形成单边接触摩擦。轨道基础沉降或长期重载造成的直线度偏差,会迫使车轮在运行中不断调整方向,加剧轮缘磨损。此外,轨道表面存在油污、杂物或接头错位,会导致车轮瞬时受力失衡,引发间歇性啃轨现象。​

车轮安装精度不足是啃轨的核心诱因。根据 GB/T14406—2011 标准,车轮水平偏斜率应≤1‰,垂直偏斜率≤1/400,超出此范围会导致车轮运行轨迹与轨道中心线偏离。测量数据显示,四个车轮中若存在两个以上同向偏斜,啃轨程度会显著加剧。车轮直径不一致(偏差超过 0.5%)会造成两侧运行速度不同步,形成 “画圆” 效应,使轮缘与轨道侧面产生持续摩擦。而车轮组安装高度差过大,会导致部分车轮悬空或载荷分布不均,进一步恶化啃轨状况。​

传动系统的同步性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两侧驱动电机转速偏差超过 2% 时,会使车体自然跑偏,迫使车轮轮缘与轨道接触校正方向。联轴器传动间隙不一致、制动器松紧度失衡,会导致车轮启动或制动时受力不均,形成周期性侧向冲击。长期超载作业引发的车架变形,会改变车轮定位参数,使原本正常的轮轨关系遭到破坏,形成恶性循环。​

调整工作需遵循 “测量先行、***校准” 原则。轨道调整应使用轨距尺和水平仪,确保间距误差控制在 ±3mm 内,每 2 米长度内高低差不超过 5mm,直线度偏差通过松紧轨道固定螺栓逐步修正。车轮校准需采用特制测量工具,先测定水平偏斜量(通过车轮端面到轨道侧面的距离差计算)和垂直偏斜量,再通过在角型轴承箱加装不同厚度的垫板调整,使水平偏斜率控制在 2‰以内,垂直偏斜率不超过 1/400。传动系统调整需校准电机转速参数,确保两侧输出同步,同时检查联轴器间隙并调整制动器,保证制动一致性。​

调整后必须进行空载试运行,观察轮缘与轨道的接触状态,监听运行声音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摩擦。通过连续三天的跟踪测量,确认偏斜率稳定在标准范围内后方可恢复作业。日常维护中应建立轮轨磨损记录制度,每两周检查一次轮缘厚度和轨道侧面磨损情况,通过趋势分析提前发现潜在偏差,避免啃轨现象反复出现。

公司网址:www.ksqzjzl.com

咨询电话:1509037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