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接缝模板安装与加固是节段拼架桥机施工的关键环节,通过精细化操作确保模板定位精度与结构稳定性,为混凝土浇筑提供可靠支撑。以下从准备、安装、加固、控制四个维度解析具体流程。
一、安装前系统准备
节段表面处理
采用七星锤对节段对接面进行 100% 凿毛,清除浮浆层及松散混凝土,深度≥5mm,露出新鲜骨料。使用高压水枪冲洗表面,确保无废渣残留,并用空压机吹干。在节段两端预埋 U 型圆钢作为模板定位基准点,全站仪复核坐标偏差≤±3mm。
材料与设备核验
模板选用 18mm 厚竹胶板或定制钢模板,表面平整度≤2mm/m,边缘铣削精度≤±1mm。配套使用 8# 槽钢背楞、M16 对拉螺栓及 10×10cm 方木支撑,螺栓预紧力需达到设计值的 100%。检查螺旋拉杆体系有效性,螺纹配合间隙≤0.5mm。
测量基准建立
在架桥机主梁设置激光标线仪,投射纵向中心线作为模板安装基准。全站仪复核已安装节段端口三维坐标,纵向偏差≤±5mm,横向≤±3mm,高程≤±2mm。
二、模板安装工艺控制
定位与初调
人工配合卷扬机将模板吊运至湿接缝下方,通过预埋 U 型圆钢初步定位。采用可调螺杆微调模板高程,双轴倾角传感器监测水平度,纵横向倾斜度≤0.1%。激光标线仪实时修正模板轴线,偏差≤3mm 时锁定初始位置。
接缝密封处理
在模板与节段接触面粘贴 5mm 厚海绵条,距边缘 3mm 以避免挤压变形。接缝宽度>2mm 处采用胶合板条封堵,外侧涂刷密封胶。模板底部设置 150mm 宽压脚板,间隔 200mm 用水泥钉固定于梁顶面,周边用砂浆填缝防止漏浆。
多吊点同步控制
采用三点吊装法,吊点间距≤1.5m,通过变频电机协同控制,各吊点位移偏差≤5mm。模板就位后,使用 M16 螺栓将槽钢背楞与节段预埋钢板连接,螺栓间距≤45cm,确保受力均匀。
三、三维加固体系设置
纵向支撑加固
在模板底部沿纵向间隔 70cm 设置 10×10cm 方木背楞,两端与架桥机主梁焊接固定。方木与模板间采用钢楔块塞紧,确保无松动。对于跨度>3m 的湿接缝,增设 Φ48 钢管斜撑,与水平面夹角 45°-60°,间距≤1.2m。
横向拉杆体系
模板横向采用 M16 对拉螺栓,间距≤60cm,外套 PVC 管以便重复使用。螺栓两端通过双螺母紧固,预紧力通过扭矩扳手控制,误差≤±5%。对于高度>1.5m 的湿接缝,在中部增设一道水平槽钢围檩,增强整体刚度。
防倾覆冗余保护
在模板顶部设置缆风绳,与架桥机主梁呈 60° 角拉结,每侧不少于 2 根。缆风绳采用 Φ12 钢丝绳,张紧力通过手拉葫芦调节,拉力值≥模板自重的 1.5 倍。
四、质量验证与安全防护
安装精度复核
模板安装完成后需满足:
纵向轴线偏差≤±5mm,横向偏差≤±3mm,高程偏差≤±2mm;
接缝宽度≤2mm,错台≤1mm,垂直度偏差≤1‰。
采用 BIM 模型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生成三维偏差报告作为验收依据。
全程安全管控
高空防护:作业平台设置 1.2m 防护栏杆及安全网,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悬挂于独立安全绳;
设备监测:对拉螺栓设置应力传感器,超载 10% 时自动报警停机;
环境控制:风速≥12m/s 时暂停作业,雨天采用彩条布覆盖模板,避免雨水稀释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