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门式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作为设备整体移位的核心执行单元,承担着承载整机重量、实现***对位的关键功能,其结构设计与性能配置直接决定了重型载荷转运的效率与安全,在港口、造船、重型装备制造等领域已形成成熟的场景化应用体系。
驱动系统呈现 “分级适配” 的技术特征。当前主流驱动模式分为集中驱动与分别驱动两类:集中驱动通过单台电机经传动轴同步带动两侧车轮,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多用于跨度小于 30 米、起重量 50 吨以下的中小型车间起重机,在机械加工厂房的零部件转运中应用广泛。而分别驱动为两侧车轮单独配备电机与减速机,可通过扭矩自适应调节应对轨道不平问题,成为跨度超 50 米、起重量 200 吨以上设备的标配,如天津港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采用行星式轮边减速机与永磁电机集成的驱动机构,替代传统链式传动后故障率降低 60%。
承载与导向结构随载荷等级差异化设计。中小吨位设备多采用 “双轮组 + 单层平衡梁” 结构,车轮选用 ZG35SiMn 铸钢材质,轮压控制在 300kN 以内;而大吨位设备则通过多轮组叠加平衡梁分散载荷,卫华集团为 2000 吨造船门机设计的大车行走机构,采用 128 套轮组与四级平衡梁组合,将单轮压降至 150kN 以下,适配 200 米大跨度作业需求。导向系统普遍配备可调式车轮组与导向轮,南通重工 55 吨门机通过优化轮距与导向间隙,使轮轨磨损减少 40%,有效解决了传统机构 “啃轨” 难题。
制动与安全防护装置形成多重保障体系。常规设备采用液压推杆制动器,制动响应时间控制在 0.8 秒以内;而港口、沿海等强风环境下的设备,额外配备液压自动夹轨器与防风锚定装置,沪东 1600 吨门机的夹轨器夹持力达 4000kN 以上,可抵御 12 级台风冲击。同时,主流设备均集成风速传感器与防碰撞系统,当风速超过 15m/s 或检测到障碍物时,系统自动触发制动并切断动力电源,如南通重工门机在 55m/s 强风下仍能保持非工作状态安全待命。
不同场景的配置差异凸显实用性导向。港口集装箱堆场的轨道式起重机行走机构,运行速度可达 30m/min,且配备轨道清扫器清除杂物,保障集装箱高效堆垛;重型装备制造车间的设备则侧重低速稳定性,行走速度控制在 5-10m/min,通过高精度编码器实现 ±5mm 的对位精度;造船厂的门机行走机构则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通过台车组协同调整轨距,适配船体分段吊装的灵活需求。
| 上一篇:新疆哈密全门式起重机厂家 全门式起重机轨道系统:结构构成与实际应用现状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