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广西玉林行车行吊厂家 桥式起重机轴承磨损诊断与更换技术规范​

编辑:矿山起重    
发表日期:2025-09-11

在桥式起重机机械传动系统中,轴承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某重型制造企业曾因起升机构轴承磨损超标未及时更换,导致运行中出现剧烈振动,最终引发减速器齿轮断齿事故,造成停机维修 48 小时的严重后果。根据 TSG 51-2023《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和 GB/T 31052.5-2015《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强制要求,必须建立轴承 “状态监测 + ***更换” 的全流程管理机制,通过科学诊断和规范操作消除机械故障风险。​

3.8T单梁行车报价

磨损诊断实施 “多维度动态监测” 体系。日常检查每周进行一次,采用 “听、摸、看” 结合法:运行中监听轴承有无断续异响或周期性噪音,停机后用手触摸轴承座外壳感知温度,滚动轴承表面温度不得超过 95℃,滑动轴承不得超过 80℃,温差超过环境温度 40℃即判定为异常。月度检查使用红外测温仪***监测温升,同时记录运行振动情况,出现异常振动频率变化时需进一步检测。季度检测重点测量径向游隙,通过塞尺或专用仪器检查轴承内部间隙,当实测值超过该型号轴承标准游隙的 1.5 倍时,判定为磨损超标。外观检查需关注轴承内外圈有无裂纹、滚珠(滚柱)表面是否存在麻点或分层现象,发现此类缺陷必须立即停机评估。对于滑动轴承,需检查轴瓦钨金层是否有裂纹、砂眼或脱落,通过涂色法验证接触面积,要求每平方厘米不少于 2 块接触印记,且主要承力区域接触良好。​

更换标准执行 “量化指标 + 质性缺陷” 双重判定原则。滚动轴承当滚珠或滚柱表面出现无法消除的麻点、黑斑点或锈痕时,无论磨损程度如何均需更换;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间隙、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间隙超过设计规定值时,必须强制更换。滑动轴承轴瓦间隙超过规定限值,或钨金层厚度不足存在脱落风险时,应进行重浇或整体更换;轴瓦表面出现裂纹、缺肉或严重磨损导致接触面积不足 60% 时,判定为必须更换状态。对于承受冲击载荷的起升机构轴承,若发现内外圈有径向裂纹或滚动体碎裂,即使运行时间未达更换周期,也需立即更换并追溯原因。​

更换操作遵循 “标准化流程 + 精度控制” 规范。更换前必须切断设备电源,使用专用吊装工具固定相关部件,拆卸过程中避免野蛮敲打,防止轴颈和轴承座损伤。旧轴承拆除后需彻底清洁轴颈和轴承座,测量轴颈椭圆度和锥度,其偏差不得超过 0.05 毫米,表面光洁度需符合安装要求。新轴承安装前需核查型号规格与设计一致,滚动轴承采用热油加热法安装,油温控制在 80℃~90℃之间,严禁直接用火加热;安装时使用套管均匀施力于内圈,禁止敲打轴承外圈或滚动体。滑动轴承安装需保证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下轴瓦中部 60°~90° 角度范围内必须形成有效接触带,安装后手动盘车检查有无卡滞现象。​

质量验证实施 “安装精度 + 运行状态” 双确认机制。安装完成后需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确保在标准范围内;检查润滑系统是否通畅,按规定加注对应型号润滑脂,填充量以轴承腔隙的 2/3 为宜。空载试运行 30 分钟,监测轴承温度上升趋势,正常运行时温升应平稳且不超过规定限值。加载试验中需通过振动检测仪监测运行状态,振幅不得超过 0.1mm,无明显异响或周期性振动。建立轴承更换台账,详细记录更换日期、型号规格、安装参数及检测数据,结合日常监测数据形成磨损趋势分析,为重载、高温等特殊工况设备制定个性化检查周期。​

维护管理强调 “预防性监测” 原则。定期检查轴承润滑状态,每月补充润滑脂,每季度更换一次润滑油,确保润滑充分且无杂质污染。对于冶金、铸造等恶劣环境下的起重机,轴承检查周期缩短至半月一次,重点监测温度变化和异常振动。备用轴承需储存在干燥通风环境,避免受潮锈蚀,使用前需核对产品合格证和性能参数。通过科学实施诊断与更换规范,可使轴承相关故障发生率降低 65% 以上,显著延长传动系统使用寿命,为桥式起重机安全运行提供核心保障。

公司网址:www.ksqzjzl.com

咨询电话:1509037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