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的安全防护设计是保障桥梁施工安全的核心环节,需从结构安全、人员防护、设备管控及应急响应等多维度系统构建防护体系。结合工程实践,关键设计策略如下:
一、结构安全防护
抗倾覆与防风设计:通过配重调整(如增加混凝土压重块)及支腿锚固(采用 Φ32 精轧螺纹钢与墩身预埋钢盒连接)提升抗倾覆稳定性,抗倾覆系数≥1.5。桥位处风速≥12m/s(六级风)时停止模架移动,≥22m/s(九级风)时启动锚固装置,通过缆风绳(Φ24 钢丝绳,预紧力≥150kN)与桥墩刚性连接。
防坠落与限位装置:模架边缘设 1.5m 高防护栏杆(间距≤1m),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网目≤10mm),底部设 18cm 高挡脚板。关键部位(如导梁前端)安装限位钢丝与拉力传感器,当位移超过 5mm 时触发报警器,联动液压系统紧急制动。
二、人员安全防护
个人防护与通道设置: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及双钩安全带(高挂低用),高空临边作业时增设安全绳(承重≥22kN)。人行通道采用 5cm 厚脚手板满铺,两侧设 1.2m 高栏杆(间距≤0.6m),爬梯踏步间距≤30cm 并附钢板网围护。高墩施工时,通过 “预埋钢盒 + 销轴” 搭设悬空通道,垂直度偏差≤1/1000。
操作平台与警示标识:操作平台采用格栅板(孔径≤25mm),荷载≤2.5kN/㎡,边缘设 15cm 高踢脚板。模架显著位置悬挂反光警示标识(如 “禁止停留”“防落物区域”),夜间施工区域照度≥30lx,重要节点设红色警示灯。
三、设备安全控制
液压与电气系统:液压泵站设置安全溢流阀(压力≤32MPa),油缸配置双向液压锁,防止意外失压。电气系统采用 TN-S 接零保护,配电箱设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电缆穿管保护并远离高温区。行走机构安装机械限位器(精度 ±2cm)与激光测距仪,过孔速度控制在 5cm/s 以内。
设备检查与维护:每日作业前检查螺栓扭矩(误差≤5%)、钢丝绳断丝数(≤10%)及液压油泄漏情况,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探伤(如主梁焊缝超声波检测)。高风险工况(如跨航道施工)需额外配置风速仪、倾角仪及应力监测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中控室。
四、应急预案与管理
紧急制动与撤离:模架两侧设置手动急停按钮,液压系统配置备用柴油泵站(启动时间≤30s),确保停电时仍能完成脱模与锚固。撤离路线采用 “Z” 字形通道,每隔 50m 设应急爬梯,高墩区域配备缓降器(承重≥150kg)。
特殊工况应对:曲线桥施工时,导梁与主梁采用 3° 水平旋转铰,配合 T 型板调节侧模横移,防止过孔时侧翻。双幅交叉作业时,通过翻转模板实现翼板间距 0.5m 的同步施工,作业区域设双层防护棚(上层防落物,下层隔音)。
五、施工过程管控
安全检查与培训:严格执行 “三检制”(班组自检、技术员复检、安全员终检),关键工序(如预应力张拉)需监理旁站。操作人员需通过厂家专项培训(40 课时以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综上,移动模架安全防护需以 “主动预防 + 被动防护” 为原则,通过结构强化、设备升级、人员培训及流程管控的全链条设计,构建多层次安全屏障,确保施工过程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