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的模板开合机构是桥梁施工的核心环节,其设计需兼顾可靠性、效率与操作便捷性。结合工程实践,关键设计要素如下:
一、驱动方式与同步控制
采用液压驱动为主导方案,通过横移油缸或丝杆升降机实现模板横向移动。例如,上海建工研发的箱涵自动台车模架,通过丝杆升降机与伺服电机组合,实现侧模、角模、顶模的毫米级精度调节。电液控制系统可同步控制多组油缸动作,确保模板开合平稳,避免应力集中。对于空间受限场景,可采用旋转式开模设计,如中铁四局移动模架通过千斤顶行程缩减 90%,开模时间仅需 30 分钟。
二、支撑结构与运动轨迹优化
模板支撑体系需结合模块化设计,如门式框架或桁架结构,确保开合过程中刚度与稳定性。箱涵台车模架采用型钢背楞与 U 形扣件连接模板与支撑架体,非标钢模通过销轴铰接实现灵活调整。在移动模架造桥机中,横梁通过横移滑座与主梁滑动连接,配合平衡拴梁设计,可抵消不同开合状态下的侧向力。底模开合时,可采用 “抽屉式” 水平滑移,通过挂轮组件与反压机构保持平衡,避免传统螺栓连接的繁琐拆装。
三、安全锁定与自动化控制
安全装置是设计重点。例如,X 技术的模板开合系统通过限位销孔与压缩弹簧实现自动拖挂,防止意外移位;中铁四局移动模架设置激光传感器,集成防超载、防倾覆等 9 大保护功能,异常时主动停机。控制系统需支持 PLC 集成控制或 APP 远程操作,如箱涵台车模架通过可视化界面设定速度与极限位置,实现全自动开合。
四、材料选择与维护设计
模板材料优先选用钢或钢与 PERI 模板组合,兼顾强度与轻量化。例如,箱涵台车模架采用标准 PERI 模板与定制钢模拼接,通过销轴铰接降低重量。关键部件如油缸、丝杆需采用耐腐蚀材料,并配置润滑系统减少磨损。拆模后,模架可通过电动平板车整体移位,配合万向轮实现无轨便捷移动。
综上,模板开合机构设计需以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液压驱动、模块化支撑、智能控制与可靠防护的协同,实现高效、***、安全的施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