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液颗粒计数器是桥式起重机液压系统状态监测的核心工具,通过量化油液污染等级实现预防性维护。以下从技术原理、实施流程及维护要点展开说明:
一、核心检测原理
油液颗粒计数器基于光阻法(遮光法)或激光散射法工作。光阻法通过高精度激光器发射光束,油液中颗粒流经时遮挡光线,传感器将光强变化转化为电脉冲信号,脉冲幅度与颗粒尺寸成正比,系统据此统计颗粒粒径分布并输出污染度等级。激光散射法则利用不同粒径颗粒对激光的散射角度差异,结合算法分析颗粒数量与尺寸。两种技术均能检测微米级颗粒,最小可识别 1μm 污染物。
二、检测实施流程
采样准备
选择设备运行状态下的回油管路采样,使用经石油醚清洗的洁净取样瓶,避免气泡混入。
对于高温油液(>60℃),需冷却至室温后检测;粘稠油液可预热至 40℃以降低粘度。
仪器校准与参数设置
开机后执行自动校准,使用标准颗粒溶液验证检测精度(误差≤±20%)。
根据油液类型选择标准:液压系统优先采用 ISO 4406(三代码体系),齿轮箱可参考 NAS 1638(单一等级划分)。设置检测范围(如 1-100μm)和流量(推荐 5-10mL/min)。
检测与数据分析
注入 50-100mL 油样,启动检测程序。仪器自动生成颗粒计数报告,包含各粒径区间的颗粒数及污染度等级(如 ISO 22/19/16 表示≥4μm、≥6μm、≥14μm 颗粒数)。
对比历史数据,若某粒径区间颗粒数突增 20% 以上,需排查滤芯堵塞或元件磨损。
三、维护检查重点
日常维护
每次检测后用石油醚冲洗管路,避免残留油液干涸形成油膜干扰后续测量。
检查传感器窗口清洁度,使用软毛刷清除油污,必要时用异丙醇浸泡超声清洗。
周期性校准
每季度采用标准颗粒溶液校准尺寸精度,确保颗粒计数误差≤±5%。
每年通过称重法验证取样体积准确性(误差≤3%),避免因体积偏差导致污染度误判。
环境干扰控制
强电磁环境下启用屏蔽罩,高温区域选用耐温传感器(≤200℃)并延长恒温时间。
潮湿环境需定期检查电路防潮性能,防止传感器信号漂移。
四、典型故障处理
颗粒计数异常:若某通道颗粒数超过相邻通道,需检查油样是否含水分(可烘干处理)或气泡(超声脱气)。
传感器堵塞:拆卸检测池,用超声波清洗器(40℃)配合石油醚清洗滤网,清除金属碎屑或纤维状污染物。
校准失败:重新执行多点校准,若仍不通过,需联系厂家更换光学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