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悬臂式架桥机的行走机构是实现整机移位、梁体对位的核心执行单元,其性能参数直接决定架梁效率与作业安全。目前依据 GB/T 26470-2011《架桥机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结合 JQ160、JQGs320t/45m 等典型机型的工程应用,已形成覆盖驱动、速度、承载、制动、轨道适配的完整参数体系,为不同工况下的设备选型与操作管控提供明确依据。

驱动方式与动力参数的配置需匹配设备吨位与作业需求,呈现 “电机 - 减速机” 驱动的主流模式。中小吨位机型如 JQ160 采用直流电机驱动,行走电机额定电流在行走档位不超过 300 安,对位档位控制在 150 安以内,通过调速电位器实现平滑启步,避免启动冲击对轨道造成损伤。大吨位机型如 JQGs320t/45m 则配置多组驱动单元,整机横移行走系统由 4 个独立台车组成,每个台车集成电机、减速机、齿轮及行走钢轮,通过齿轮与齿圈啮合传动,确保重载下的动力输出均衡。驱动系统的防护性能同样关键,室外安装的电机与减速器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 IP54,电阻器不低于 IP33,以适应桥梁施工中的露天环境。
行走速度参数按 “整机移位” 与 “***对位” 分级设计,兼顾效率与精度。常规整机行走速度普遍控制在 3-5 米 / 分钟,LBQJ200/50 型架桥机的整机行走与移梁架行走速度均设定为 3 米 / 分钟,既保证过孔效率,又便于操作人员实时监控姿态。***对位阶段需切换低速模式,JQ160 型架桥机通过档位转换实现微调,对位时行走速度降至 0.5-1 米 / 分钟,配合专人指挥与止轮器辅助,确保停车位置偏差不超过 50 毫米。特殊工况下需进一步降速,曲线段或纵坡大于 3% 的路段行走速度通常不超过 2 米 / 分钟,避免离心力或重力导致设备偏移。
承载能力参数聚焦轮组配置与受力均衡性,直接关联轨道与基础安全。车轮选型需符合 GB/T 10051 系列标准,同一端梁上的车轮同位差控制严格:两个车轮时不大于 2 毫米,三个及以上时不超过 3 毫米,平衡梁上的车轮同位差更是收紧至 1 毫米。大吨位机型通过多轮组分散载荷,JQGs320t/45m 的每个行走台车配备 4 个钢轮,单个钢轮承载能力不低于 80 吨,4 个台车协同可承受整机 320 吨以上的重量。车轮偏斜控制同样重要,采用镗孔装轮结构时,轴线水平偏斜角需在 ±0.63% 范围内,焊接车架结构的车轮端面偏差不超过测量长度的 1/800,确保受力均匀避免局部过载。
制动性能参数是安全保障的核心,需满足动态与静态双重需求。气压制动系统是主流配置,JQ160 型架桥机总风缸压力需维持在 600KPa 以上,制动主管压力标准为 500KPa,误差不超过 20KPa。制动可靠性通过多项试验验证:保压一分钟内降压量不超过 20KPa,减压 50KPa 时闸瓦需立即抱闸且无自动缓解,减压 140KPa 时不得触发紧急制动。静态制动需采取多重防护,停车后除依赖制动系统外,必须在车轮两侧放置铁鞋或木楔,长时间停放时还需用链条葫芦辅助固定,防止坡道溜滑。
轨道适配参数需与行走机构***匹配,控制轨道安装精度。轨道顶面局部平面度有明确要求:轨距不大于 2 米时偏差不超过 2.5 毫米,轨距更大时每米偏差不超过 1.25 毫米,且***偏差不超过 5 毫米。侧向直线度每 2 米长度内偏差不大于 2 毫米,全长偏差控制在 10 毫米以内,轨距极限偏差为 ±8 毫米。施工中需按参数要求铺设轨道,JQGs320t/45m 架桥机的横移轨道通过硬木支垫调平,确保轨道基础与行走轮组充分贴合,避免因轨道不平导致行走卡顿。
这些性能参数在工程实践中已形成成熟的适配逻辑:平原地区 32 米 T 梁架设选用 JQ160 型,其 3 米 / 分钟的行走速度与常规制动参数可满足高效施工;重载 45 米箱梁时则采用 JQGs320t/45m,通过多台车驱动与高强度轮组承载整机重量。在沿海风力较强区域,LBQJ200/50 型架桥机通过强化制动系统与轨道精度控制,实现大风天气下的安全行走。依托 “参数量化、标准管控、工况适配” 的原则,双悬臂式架桥机行走机构可稳定应对各类施工场景,为架梁作业提供可靠支撑。